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
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务信息公开
 
重点项目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9月试开馆 手工技艺等你体验
发表日期:2013-08-27

核心提示: 9月1日开始,新扩容的手工艺活态馆将试开馆。如果您按捺不住好奇心,不妨先到馆区转转,找找变化、提提建议。昨天,记者就先行一步,到馆内探了探路。

一根嫩毛竹,如何经过72道工序变成竹纸;一寸见方的纸上,如何刻出52根线条;一根根蚕丝,如何做出花色各异的土布……

以上提到的这些“绝技”,都能在这儿看到——身处杭一棉“老厂房”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经过4个多月的提升扩容,将于今年国庆节全新亮相。这次扩容的新馆,来了一次手工艺的大拼盘,既保留了原来的张小泉锻剪、王星记扇子以及西湖绸伞这些杭州“老字号”传统技艺的“活态”,又增添了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富阳竹纸、瓯塑等手工艺,总量达到了19种,而且这些技艺不仅能参观,还能亲自体验制作。

9月1日开始,新扩容的手工艺活态馆将试开馆。如果您按捺不住好奇心,不妨先到馆区转转,找找变化、提提建议。昨天,记者就先行一步,到馆内探了探路。

活态馆扩容后

面积增加了一倍

在拱宸桥西侧,汇集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四个专题馆,还有一个特色分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馆群建筑由原运河沿岸的老厂房、仓库等工业遗存改建而成。

接着拱宸桥西头的桥弄街上,紧挨着扇博物馆的大门东侧那片黄土墙建筑,就是新扩容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一看这尖顶高墙,就知道它是厂房建筑。没错,这里就是“杭一棉”的旧厂房。

对于“杭一棉”,老杭州们肯定都不陌生,它的前身是始创于清末的民族工业——通益公纱厂。2011年5月,杭一棉的老厂房被重新包装为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把张小泉锻剪、王星记扇子以及西湖绸伞等这些杭州“老字号”传统技艺汇集在这里展示,堪称工业遗存和非遗文化混搭的经典。

这次的扩容,混搭风格没变,外观上有两个大变化,一是面积由原来的1500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在原来的活态馆边上,又开放了一个旧厂房建筑。

“杭一棉”以前长啥样

里面介绍得详详细细

进入馆内,别急着看手工艺,有两大看点千万不要错过:“旧厂房”的遗存、“杭一棉”历史展区。

活态馆所在的这两幢编号为2号、3号的厂房,是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的通益公纱厂老厂房,有百余年历史。

文保专家说,厂房内到处都是宝贝——木柱用的是美国红松,房梁处的斗形金属套接为英国进口。整个建筑采用了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锯形屋顶,既保证了充足的采光,又能避免棉纱制品受到阳光直射而褪色。此次场馆调整,这些老元素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3号厂房内,还保留着一条木制货梯,1米见宽,从地面一直通到屋顶。原来,这个厂房是杭一棉的纺纱车间,老底子用来纺纱的棉包,是通过这条货梯从对面的仓库直接运送进来的。

进入活态馆,往左拐,就有一片“杭一棉”的历史展陈区,“杭一棉”以前长啥摸样,里面介绍得详详细细。特别是不少老厂区建筑、车间及工人的黑白照片,相当有意思,还有当年使用过的“麒麟牌”商标,带有西湖三潭印月的LOGO,让人眼前一亮。关于厂区的老物件,大多数都是从杭一棉的老职工那里征集来的,如纺织布料的样卡、红旗青年突击手的红色奖牌等。

19种手工技艺的“大拼盘”

既能参观又能体验

活态馆就像一个个格子间,分有厂史陈列区、场景式展示区、直观展示区、互动休闲区,四大区块各有亮点。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手工技艺。

以前来活态馆,制作剪刀时的叮当响,绸伞的穿针走线,都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回全新亮相的场馆,手工技艺也从原来的张小泉手工锻剪、西湖绸伞制作、王星记折扇制作、油纸伞制作、剪纸、杭州紫砂、陶瓷、皮雕、麦秆扇等9个手工技艺增加到19个,其中包括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富阳竹纸、瓯塑,以及杭州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和技艺的机绣、手绣、天竺筷制作,工艺精美的木雕、蛋雕,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绣花鞋、细纹刻纸,还有温州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以及温州瓯塑等,让你大饱眼福。

活态馆最吸引人的一大特色,就是既参观又能体验。这里的设想就是打造全省最大的手工体验馆,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除了之前有的剪纸、画扇面、陶艺,这次新增加的技艺也非常吸引眼球。

比如富阳竹纸,展示区相当大,你可以看到纸槽、纸架等工具和设备,利用这些其貌不扬的材料,工人们即可完成从抄纸到牵纸、晒纸的全过程,原汁原味地展示“造纸术”,大家去现场,可以体验“抄纸”的工艺。

蚕桑丝织展区,现场有工作人员演示投梭、打纬,编织出绚丽多彩的绫、罗、锦、丝。其中有架绢织机,是专门给市民体验的。此外,天竺筷的烙花、陶艺、皮雕等都有体验环节让市民考验自己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