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
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发展计划
政务信息公开
 
发展计划
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建设“十一五”规划
发表日期:2005-12-24

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是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之一。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市有关部门和城区的共同努力下,码头迁建、截污纳管、河道整治、拆违整治、驳坎绿化、文化景点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条件已成熟,“十一五”期间将是该工程全面实施和收获的阶段。

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十一五”规划作为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京杭运河(杭州段)战略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规划范围以运河主城段为主,兼顾运河郊区段和余杭段,包括运河水域及沿河地区,同时,本规划将运河二通道的建设作为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基本前提。

本规划重点对杭州市城市建设环境和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间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并提出规划拟实施建设项目,使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本规划对未来五年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一、“十五”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绩

1、统一认识,高起点、科学统筹编制规划。2002年编制完成《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2004年编制完成《京杭运河(杭州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总整理)》,并经市政府批复。在详规的基础上,完成江干区段城东入城口、江河汇流区块和水湘、新塘、章家坝区块三个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工作。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联合编制完成《杭州大运河国际旅游区旅游策划与城市概念设计)》。完成主城区段(石祥路—秋涛路)景观带整治初步设计、夜间照明概念性设计方案、运河规划范围内路网设计。完成了西湖、钱塘江、运河“三水贯通”工程规划方案深化。

2、市区联动,建立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杭州市政府于2001年成立了市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领导小组,2003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调整和充实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市运河指挥部在领导小组领导下主持日常工作。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城区的积极性,拱墅、江干、下城三个城区、市交通局先后成立了分指挥部。市指挥部承担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筹资和部分重点基础设施或开发建设项目的职能,分指挥部承担征地拆迁、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和安置房建设的职能。运河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

3、实事求是,理性编制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总体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的总体要求,通过对运河整体环境的分析、预测,完成了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总体计划并经市政府转批。总体计划围绕经济增长、道路交通、历史文化、生态建设、环境景观、旅游休闲等方面,确定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的主题目标,并计划通过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的实施支撑目标实现。

按照总体计划分解编制了2005年年度实施计划,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和资金计划,签订责任状,运用月度工作反馈、半年工作自查、年终目标考核的体系抓计划的实施和落实。

在截污纳管方面,完善一污、二污系统和污水干管建设,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完成了运河两岸排水管网及污染源探查工作,为下一步截污纳管工作提供科学的实施依据。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实施市区第二轮11项及第三轮11项河道整治工程,使城区河道变通、变清、变美。继续执行和完善配水管理机制,配水方案更加完善、范围更加扩大、效果更加明显。大力开展河道保洁,使运河水质明显改善、河道环境质量提高,为运河的治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启动运河两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彭埠入城口整治工程。运河(杭州段)桥梁整治工程陆续开工,拱宸桥、建北桥、潮王桥、大关桥、中北桥、青园桥初见成效。拱墅区小河路、赵伍路、巨州路、和睦支路、轻纺路,江干区运河东路、车站南路、严家弄路相继开工建设;三新路、昙花庵路、长乐路完成项目技术前期。

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开展重要城市节点建设,西湖文化广场、运河广场博物馆及地下商城主体工程已完工,台州路商业步行街拆迁完成,桥西民居保护区、小河直街保护区工程启动,运河商务区拆迁工作基本完成,青莎古镇复建工程、富义仓遗址公园、御碑亭、南熏轩相继完成前期并开工。

开工建设秋涛路—铁路运河两岸、铁路—长板巷运河两岸、长板巷—石祥路运河两岸、文晖路—武林门段西侧绿化景观带整治和一级灯光夜景工程;开工建设大关路—石祥路运河西岸、西湖文化广场北岸驳坎工程。

拆迁安置房和多层农居公寓正在加快建设中,五年累计开工共 112万方,竣工共74万方。

4、贴近实际,着眼未来,全面、深入、综合研究提出资金平衡方案。资金筹措是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基本保证,根据市政府批准的《京杭运河(杭州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总体计划》,深入地研究了资金平衡方案。先后对拱墅区、下城区、江干区运河两岸用地范围的征地拆迁费用、工程建设成本与土地出让收益等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为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提供决策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

规划有待完善深化。一方面需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修建性详规,深化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另一方面要结合杭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规划与运河两岸地块功能的布局深化规划,提升运河周边的土地价值,刺激两岸经济增长。

历史文化挖掘与旅游开发力度有待提高。运河留给后人最珍贵的是历史文化价值,要提高对大运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杭州的“塞纳河”。目前,运河旅游对全市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并未显现,开发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工程进展受宏观调控、土地管理政策、拆迁等影响。因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家采取了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定程度制约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水环境整治与运河水系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水环境整治与运河水系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存有一定程度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明,难以形成合力现象,各级力量共同治河的责任网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宏观环境的基本认知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较好,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是总体和平、稳定,世界经济整体增长。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在加快,国际投资将继续保持活跃。与此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国等市场利率继续提升、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不断等不可预知的变数仍将存在。

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惯性的持续增长趋势;以“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将在竞争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科学发展观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中融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推进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

(二)面临的机遇

1、“十一五”时期杭州将以“转型、提升”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既好又快的发展。“十一五”时期,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5000美元,向8000美元迈进。我市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转型、提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难题”,打造平安杭州,构建和谐社会,打响“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四张“金名片”,到201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6年休博会和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杭州段)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实现文化、旅游、人居功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深入实施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战略为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快速推进奠定了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杭州市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优化主城的功能布局,做优做美主城区,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市、区县(市)共建机制,这为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3、“十一五”时期杭州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事业为实现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十一五”时期,杭州市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全面构筑枢纽型、功能性、协调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杭州市确立了“十一五”大投入大发展的基本基调,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事业为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

(三)面临的挑战

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得以被世界认知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是杭州城市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意义、最具文化淀积的构想符号之一,是集杭州城市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要在理念和实践方面,正确处理好运河开发与保护、改造与保护、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2城市发展和建设模式从数量向数量质量并举转型,“十一五”期间的社会需求进入多元化、品质化、差异化的阶段,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既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要求。杭州城市的建设要更加重视杭州城市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将面临更高要求。

3、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投入大,历时长,涉及面广,保护任务重,公众关注度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标准要求对工程建设管理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以既快又好地发展为主题,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先导,以环境整治为基础,以功能置换为目标,以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为手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做到“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创造运河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和环境体系,使运河功能定位与杭州城市性质相吻合,使运河功能变迁与杭州生态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

(二)总体目标

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十一五”时期要紧紧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通过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真正使这一工程体现时代特征、杭州特点和运河特色。

至2010年,基本完成运河主城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五大工程”,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六大功能,实现六大目标。

1调整运河两岸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运河两岸用地结构,加大旅游业和商业开发力度,提升运河周边土地价值,实现商业、娱乐休闲业、房地产业的共同繁荣。

2、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以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为基础,结合地块开发,完善运河两侧交通系统,实现运河两岸道路、公交、水上巴士、停车及集散广场、游客步行道有机衔接,确保运河两岸交通便捷畅通。

3、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通过绿化、亲水岸线的建设,改善堤岸景观环境;建立运河生态安全格局,继续开展水体治理和排水设施建设,保护水环境。到2010年底,运河杭州段全线水质达到Ⅳ类以上水体,两岸营造高质量、高品味河道环境。

4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确定运河的整体景观风格、景观分区和重点景观节点,体现城市未来、城市现在、城市古文化、农业生态、江南水乡特色。按照“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思路,进行运河沿线的绿化、灯光、农居改造、环境设施和景观建设,使运河两岸建筑、桥梁、设施都成为一个新的景观。把大运河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用运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5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以运河自然风景轴线为中心,将小河直街、桥西民居保护区块和历史文化名镇---塘栖镇串联和组织起来,以此反映传统的城市空间风貌和街市生活面貌,展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特色。保护和恢复运河沿岸的文物和风貌建筑,保护和恢复沿线的历史桥梁、构筑物和历史遗存,保护传统历史风貌街区。建设运河历史博物馆,雕塑艺术作品,运河广场,弘扬运河文明,展现杭州的历史文化神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延续历史文脉。

6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品牌。通过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开发旅游休闲资源,加大运河两岸道路、桥梁、游船、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运河旅游环境;通过运河文化挖掘,两岸岸线绿化、广场、雕塑小品的建设,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和恢复,沿线商业、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增加,丰富运河旅游的内容,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把大运河打造成国际旅游知名品牌,使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十一五”时期,运河郊区段和余杭段重点围绕完善规划编制,加强项目前期调研等工作,郊区段要结合超山、丁山湖风景区和东塘湿地保护区,规划运河生态旅游体系;塘栖古镇要进一步突现运河文化,广济桥附近恢复江南古镇风貌并与水北区块统一开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市区联动原则。市运河指挥部在市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利用领导小组领导下,主持日常工作,承担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筹资和部分重点建设任务,拱墅、下城、江干3个城区成立分指挥部,承担征地拆迁和部分基础设施和开发项目的建设。指挥部与分指挥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市、区两个积极性。市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到位、协调配合,建立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问题。

2、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规划、协调和政策制定以政府为主导。用市场运作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根本途径是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重点要着眼于企业用地的功能置换。

3、坚持标准、自求平衡原则。既要坚持“世纪精品、传世之作”的标准,又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工程建设资金自求平衡。

四、主要任务

(一)水体河道整治工程

运河水质的改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下阶段要从运河流域的角度加强水体治理。一是要科学合理配水,二是要加快全市特别是运河沿岸地区截污纳管进度,三是要加大河道综合整治的力度,特别是与运河相连的城区河道,保证水质达标。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坚持按照截污、驳坎、疏浚、引水、绿化、管理八位一体,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依据沿河污染源的状况,强化截污纳管工作力度,结合道路建设和改造,加快污水干管的建设,提高纳管率。进一步重视雨污分流工作,消除河道污染源,同时加强河道配水调度,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

建管并举,注意长效管理。对已整治好的河道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落实责任管理部门,实行长效管理的责任机制,严格执行《杭州市河道管理条例》,严格执法,严格管理。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控,使河道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新开工的河道整治项目,必须严格按标准组织实施,在截污、绿化等各方面做到不欠新帐,不留遗憾。

(二)交通路网建设工程

开辟大运河第二通道是实现运河整治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的重大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的建设是杭州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实现运河功能向旅游和生态转变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将加快二通道建设,争取早日建成。

加快路网建设直接关系到安置房大市政配套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市场化运作地块获取最大的土地收益。运河拱墅区河西岸和江干区东段两岸的道路建设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路网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运河规划范围内整体改造长乐路、小河路、赵伍路、巨州路等4条道路,新建轻纺路、香积寺路、三新路、昙花庵路、运河东路、车站南路、严家弄路、凤起东路、钱江路等9条道路; 打通运河两岸步行道;新建、改造轻纺路跨运河桥、香积寺路跨运河桥、凤起路跨运河桥、严家弄路跨运河桥、昙花庵路跨运河桥、钱江路跨运河桥、德胜桥等7座桥梁,整治桥梁5座。

(三)景观整治工程

绿化景观工程。运河两岸不仅有带状绿地,同时还选择不同节点建设上规模的公园。根据规划运河沿岸用地功能的分段要求,植物配置统一中富有变化,季相丰富,树种选择符合我市的地域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象和不同的环境意境,体现各自景区的主题内容,建成石栏长阵、运河怀古、艮山风情、夹城月夜、半道春红、稻香园、运河魂等新景点。

夜景照明工程。运河不仅要建全天侯的河流,更要建成24小时的河流。按照运河拱墅段、下城段、江干段规划定位,从纵向上通过灯光色彩、亮度、设置位置等因素变化烘托出不同主题区段的不同气氛;从横向上灯光包括4个层次:水面和堤岸作为第一层次,沿河的路和广场作为第二层次,近景建筑的细化照明为第三层次,远景城市、高层建筑把顶部打亮为第四层次,使灯光不单纯是一个照明的设施,更是一种艺术渲染手段。同时,在主城中心区段设置动态灯光,演绎灯光秀,丰富运河夜景。

河岸整治工程。改善河岸样式单一,景观效果较差的问题,对运河的驳岸进行局部改造整治,采用多种形式表现各段不同的景观,保持原有结构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亲水化处理,改变视觉效果,全线贯通景观带。

(四)文化商贸旅游工程

文化工程。杭州作为京杭运河南端的城市,其繁荣与发展与大运河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展现杭州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她对杭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发挥过的作用,为研究、治理、开发大运河提供借鉴和参考,积极组织编辑并完成《杭州运河丛书》和《中国大运河开发史》。发起筹办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论坛,积极组织开展运河“文化导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运河民俗文化,提高和完善运河的文化与休闲功能。

旅游工程。进一步加大对运河沿线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建成运河博物馆、运河文化广场、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台州路商业街区、桥西民居保护区、洋关、青莎古镇、康乾下江南文化遗址、富义仓遗址,培育运河旅游市场,开发运河旅游产品,营造运河的旅游氛围。

商贸工程。开发建设重要节点商务商贸功能,综合展现运河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商务商贸功能,使运河成为一条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河。重点开发建设江河交汇、城东入城口、西湖文化广场、运河商务、拱宸桥西以及台州路商业街区“五点一街区”的商务商业功能,提升运河商业经济价值。

(五)安居与土地整理工程

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以“为民解难、为民造福”为宗旨,为民解难,就是要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民造福,就是实施这项工程达到延续杭州历史文脉、改善杭州生态环境、提升杭州的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解决拆迁户安置房建设,是推进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规划上要确保、面积上要确保、资金上要确保”。在具体的实施上,要加快土地整理和安置房建设速度,使土地出让、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相互协调。按照计划进度通过整合、建设高品位的住宅区和小区环境,使居者有其屋,完成安置房建设约112万平方米,土地出让约100万平方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编制,服从规划导向

加强基础研究。召集对运河及运河文化饱含丰富知识和深厚情感的学者、专家及相关人士,成立专门的社会团体,组织进行运河研究。重点加强对运河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与开发方式方法创新以及未规划区域规划定位等研究,作为运河各项规划制订的基础。

完善规划体系。以运河的战略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基础,吸收社会各界对运河研究形成的丰硕成果,继续深化和完善运河相关规划的编制,如运河余杭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控制性规划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和重要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以及运河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项及综合规划。既要注重运河杭州段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又要与运河流经其它城市相关规划的结合。

服从规划导向。要树立“规划是龙头,是灵魂”的基本意识,建立科学的规划实施机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切实把规划的思想和规划的内容在建设中充分体现出来;严禁不按规划随意进行开发建设的行为。

(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强化领导管理体制。以市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为核心,加强对涉及运河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保证对各区及市有关各部门的纵向协调;加强市指挥部与各区指挥部的协调,发挥各区的积极性,突出各区建设主体地位。

完善建设管理机制。保持市运河指挥部与其它相关建设主体的横向沟通,进一步理顺其各自在运河工程中的责权利关系,努力实现运河工程建设中各建设主体“不缺位、不失位、不重合”的管理无缝衔接。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保持政府在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在土地整理开发以及工程建设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谋求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完善重点项目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河道整治建设资金“以奖代拨”特色机制;建立运河工程重点项目数据库;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积极实施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集中力量重点解决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土地、拆迁等突出难点问题。

建立后期长效管理机制。运河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保养、运营及管理等工作,建立属地管理与专业部门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抓住筹资重点,拓展融资渠道

慎重土地出让策略。要针对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充分做好每个地块的土地出让准备,根据运河总体开发建设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科学选择出让地块的位置、规模以及出让时机,既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又要力争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做好项目招商引资。要加大对建设项目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包装和宣传,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广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利用国债资金参与到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中来。

加强项目资金风险管理。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周期长、投入大,要针对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以及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建立科学的项目资金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运营资金的风险规避能力。

(四)加强宣传研究,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加大社会宣传。要加强社会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借助社会团体、媒体等社会组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图书、海报、讲座、媒体广告、文化活动等各种形式,大力向社会公众宣传运河历史文化,宣传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意义、内容及成果,让公众了解运河、热爱运河,形成合力共同宣传运河,提高保护运河的意识。

提高各方认识。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把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尤其是运河流经的城区,要把这项工程列入未来五年各区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推进各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开展。

(五)加强立法与监督,确保有法可依

加快行政立法。为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运河工程有序健康进行,避免随意开发建设,或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等现象发生,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市运河指挥部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快出台并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相关的办法、规定或意见,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职责权限、违法行为的处置等。

加强公众监督。建立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专家委员会,由经济、社会、科技、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委员会负责对运河开展全面的咨询、论证,并协助好领导小组做好监督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及相关社会组织对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监督作用。

六、2020年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远景展望

至2020年,完成运河(杭州段)及其沿河地带的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实现提升和增强运河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商贸、居住功能,确立运河品牌,成为旅游商贸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传统与现代融合、造福两岸百姓之河,成为世界级风景旅游景区,为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扎实基础。

运河二通道的全面建成,运河货运功能的弱化,对运河实施国际化营销,提升运河国际旅游品牌形象,使运河真正成为具备国际吸引力的主题体验型旅游产品。

运河成为杭州的“生态轴脉”和景观标志线,满足旅客旅游和市民休闲的需要,实现杭州城市可持续发展。

沟通钱塘江、运河、西湖、西溪,使杭州真正成为“四水共绕”的山水城市,“四水”相映成趣,城市熠熠生辉,城市品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得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