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发布   >>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沈老师剪出来的运河很美很传奇
发表日期:2013-06-26
2013-06-26 杭州日报
记者 姜雄
1.一天,塘栖一妇女在运河边洗一条刚剖开鱼肚的鲶鱼,正在漂洗时运河上开过来一只大船,妇女抬头望去,见船头上正在烧饭,一只由竹篾编成的竹篓,火焰从缝隙里钻出来。那妇女不禁脱口叫道:“嗨,竹篓当灶头,真稀罕!”
2.八洞神仙吕纯阳,笑眯眯地指着妇人手中的鲶鱼说:“竹篓当灶头有啥稀奇,稀奇的是你手中那条剖开肚皮的鲶鱼还会游呢。”这时,妇人手里的鲶鱼突然“扑通”一声钻入水中,游出很远了。
3.鲶鱼由于受了神仙吕纯阳的点化,成了一条三丈六尺的大鲶鱼精,它的尾巴一甩,就会掀起足足三丈六尺高的浪头。
4.这条鲶鱼三天两头出来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它一来,运河中顿时浊浪滚滚,腥气冲天。
 5.运河的交通断航,两岸的老百姓隔绝了。有人提出要在运河上架一座桥。大家纷纷集资,很快便筹足了造桥的资金。
6.请来了桥工动工建桥。一连造了三年零六个月,眼看即将完工,只剩下桥顶的一块龙门石,总是搁不牢,原来是鲶鱼在作对。
7.这天,吕纯阳驾祥云从塘栖飞过,低头一看,见下面浊浪滔天,掐指一算才知是鲶鱼在作怪,是自己的一句戏言闯的祸,害苦了百姓。他化作一长须老人,当鲶鱼精又要甩尾巴时,吕纯阳摘下头上的笠帽,紧紧地按在龙门石上,把那条鲶鱼牢牢地镇死了。
 8.大桥终于建成了,取名:广济桥。这桥顶上的龙门石,四周呈圆形,中间略凸起,就是当时按上去的“笠帽”。而在离广济桥不远的丁山湖,有一个地方叫做“鲶鱼角”,据说就是当年鲶鱼精藏身的地方。 
这些天,读者寄来的运河美景图片让人眼花缭乱。昨天,我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运河美景图——那是11幅剪纸作品。

这些作品出自退休美术教师沈炎之手,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单幅作品,名叫《运河魂》,第二组由两幅作品组成,名叫《运河晨韵》,第三组则有八幅作品,用剪纸讲述了一个运河传说——《笠帽石》。

沈老师介绍,这些作品都是2007年创作的。当时,他和20多个剪纸爱好者一起坐水上巴士游览运河,得到了一些创作的灵感,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创作出这三组与运河有关的作品。这些作品原件都挺大的,最大的一幅长80厘米,高60厘米。为参加这次活动,他特地用相机翻拍,缩印了之后才寄过来的。

作品中,有他印象最深的河畔风景。那幅《运河魂》就是根据实景创作的。《运河魂》是位于艮山门附近的一组雕塑,反映以前运河船翻坝时的场景,雕塑上体现的那种力量感让沈老师很受感染。他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到现场写生,又花了三个多星期时间,将那幅图景变成剪纸作品。在这幅作品里,运河魂雕塑矗立画面最中央,周围绿树成林,远一点便是波光粼粼的运河,游船与货船正在驶过。

作品中,也有他想象出来的图景。《运河晨韵》便是沈老师根据自己的印象,用剪刀刻划出来的运河风景。这两幅图中,除了运河边的树、亭子、高楼,沈老师着力表现了运河边的“人”。骑车的人、唱戏的人、拍照的人、跑步的人、舞剑的人、看风景的人,每个人都惟妙惟肖,在运河背景下,显得那么和谐。

作品中,更有关于运河的民间故事。《笠帽石》是根据运河传说故事创作的。八幅作品,形成连环画,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鲶鱼成精,为祸运河,老百姓三年造桥不成。神仙吕洞宾路过,摘下头上笠帽,镇住了鲶鱼精。大桥终于落成,取名广济桥,桥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形似“笠帽”的石头呢。

“创作这些作品,虽然很费工夫,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心情总是愉悦的,一点也不累。”沈老师说。

沈老师并不住在运河边,但对运河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这与他在运河边收获的一份友情有关。当年,他为创作剪纸在河边写生时,认识了一个放风筝的老哥们儿。两人年龄相仿,谈得很投机。他还到对方家里串过门。后来,断了联系,但时常还会想起那个老朋友。“运河边的风景很美好,运河边发生的故事也很美好。”

根据《走近大运河》传说故事卷首篇《笠帽石》,沈炎剪纸并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