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发布   >>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七次蜕变 十年综保
——重塑一条运河,把她还给人民
发表日期:2013-06-05

2013-06-05 杭州日报

记者 姜雄 廖旭钢 B2版

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至今还在使用,她是一部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

大兜路历史街区 国家厂丝储备仓库。

拱宸桥旧影。

小河直街。

洋关。

香积寺西塔。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眉目,那么运河就是杭州的血脉,血脉充和则眉目灵秀。杭州梦离不开西湖,也离不开运河。明丽的西湖成就了杭州,奔流的运河哺育了杭州。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至今还在使用,她是一部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大运河漂出了一个紫禁城,杭州却比北京更早仰赖着大运河,由此衍生的运河文明有盛衰,但从未被中止。在一代一代人的缔造、传承、保护和发展中,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成就了杭州的传奇和繁荣。在最近的十年间,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更是走出了自己的“杭州模式”,以还河于民为根本,创造性地实践了科学发展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中国大运河的申遗贡献了杭州的智慧和力量。

重塑一条运河,把她还给人民。传承保护一条运河,不仅仅是恢复她的历史遗存,更是要恢复她的文化记忆,不仅仅要梳理运河的文化,更是要试图输出一个文化运河的价值观,在有机更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商业中形成独有的观念体系和实践指导,在大运河的沿岸综保史上展现杭州独有的魅力和意义。

为此,我们和所有的杭州市民一样,愿意为“我家门前的这条河”能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努力。在申遗进入决战期时,我们采访了杭州市运河综保委主任李包相先生,请他向杭州市民讲述运河杭州段的综保情况、成果及运河综保的远景。

七次华丽蜕变 致力还河于民

2002年,杭州市正式把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列为“十大工程”之一。 “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是运河综保工作的三大目标,而头一项,就是要把打造好的“新”运河,还给每一个杭州市民。

还河于民,最能让市民亲身体会到的是运河两岸游步道的贯通。从2003年开始至2010年,通过加大加快两岸环境整治和生态治理,先后贯通运河两岸生态绿带和游步道,为两岸200多万居民增加了22公里的生态长廊。市民可以更方便地亲近运河。市区运河段两岸的绿化带,从武林门到拱宸桥,都已按照4A级景区的要求进行景观提升。市民和游客可以徜徉于斯,尽情欣赏运河两岸的风光。夜景照明工程的实施,可谓锦上添花,为运河营造出一种“江南水墨画”的意境,更添几分风韵。

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在岸上贯通而行,也可以在水上乘舟览胜。随着运河—钱塘江、运河—余杭塘河、运河—上塘河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的开通,运河旅游水陆交通连接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大大提高了游客对大运河这一文化游线遗产的游览体验。如今已纳入杭州“五位一体”(地铁、公交、的士、自行车、水上巴士)的水上交通年客运量达34万人,与每天在主城区穿梭的货船(每年3700万吨货运量)相得益彰,成为大运河申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河于民,还体现在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上。在综保工作中,致力于运河聚落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先后完成小河直街、桥西、大兜路历史街区的保护,启动“江南佳丽地”——塘栖镇综合保护工程,抢救性地修缮了水北街、市南街、太史第弄、郁家弄等街区,改善了近3000户“棚户”居民的生活,使大面积老城区获得了有机更新。

杭州的历史遗存众多,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杭州有着丰富的经验。运河综保开展中,一大批不同时代、不同用途的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和工业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运河综保先后保护修缮了香积寺、桑庐、富义仓、拱宸桥、通益公纱厂、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广济桥、乾隆御碑等省市文保点。在对运河遗产的整理和保护上,运河综保贯彻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秉承“保护历史真实性、保持风貌完整性、最低干预、可识别性”四大原则进行修缮,坚持了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用发展、创新的理念,按照自然元素、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三位一体”的要求,延续了运河文脉。

对于运河沿岸的工业遗存,杭州运河综保委创造性地对沿线老厂房、老建筑、老字号进行了保护利用,以灵活的方式来保护和展示其在运河周边的历史价值,并折射出运河的特征、杭州的特点、时代的特性。比如利用运河拱宸桥西杭一棉(通益公纱厂)旧厂房和桥西土特产遗留仓库建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结合杭州张小泉剪刀、西湖绸伞和王星记扇,打造国家级、专业化、大众化博物馆,在保护和利用工业遗存同时传承和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此类的综保还包括红雷丝织厂、长征化工厂、大河造船厂、石祥船坞等一大批历史建筑,这些创意新生的遗存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如今,杭州人眼中日新月异的新运河,按时间上划分,已经经历了七次蜕变,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大量运河综合保护项目完成,每一年都是一次蜕变,经过这些年的综合保护和整治,杭州市民看到了一条新鲜而古老的运河,一个向着世界级遗产而努力的梦想。

注重文化发掘 美得更有内涵

“运河越来越美了!”——这句话经得起每一双眼睛的验证。

十年间,7次蜕变,不仅提升了沿河景观,丰富了文化内涵,同时更延伸了运河游览线,将运河主城区段从以前单一的防洪排涝和通航河道变成如今步步有景、处处可观的景观河道。这种美,不单单是景观建筑呈现的物质美,在其背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美和历史美。

在运河综保工作中,没有把运河的开发保护简单化、商品化,而是深入挖掘了大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点非常可贵。

大运河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她的文化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非常丰富和多层次。它融入了古桥、古街巷、老船坞,还有漕运文化、粮仓文化等,此外,还有民俗风情等非物质的文化。纵观整个运河沿岸,实现了水体、绿化、建筑、道路、桥梁、游步道、历史街区、工业遗存等景观互相融合,既丰富了运河自然生态,又凸显了江南古韵风情。

尤其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许多老房子拆还是修,是一直争论不休的难题。杭州对老房子的保护经验为这一难题给出了一种答案——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运用到历史街区保护中,将文物的抢救保护,与街区的人文精神传承相结合。

2012年8月,我国确定大运河由8个省、直辖市的27个城市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并列出31个遗产区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其中杭州市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共有11个,包括凤山水城门遗址、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等,河道总长度约100公里,申遗点段数量在全国位于前列。

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申遗点段入围,与杭州的综保工作中重视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密不可分。经过保护与整治,运河的历史之美将更加清晰。

难点难题不少 逐一进行化解

在运河综保的工程中,遇到一些难点和难题是不可避免的。

最大的难点在于治“水”。李包相回忆,2002年之前,运河的水黑而臭,老百姓怨言挺多。主要是因为河边的企业较多,工业污染比较厉害;许多民房都建在河边,一些生活污水也被排入河中;河岸没有截污纳管,也没有绿化系统。另外,一些大吨位的船超载,对水质也影响不小。“此外,杭州的各个水系中,运河的地势是最低的,众多水系最后都汇聚到运河中,水质优劣不一,这就给运河最终提升水质带来很多困难。”

截污,清淤、驳坎、绿化、配水……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污染源减少了,河底的淤泥被清理了,钱塘江的水被引来了,让运河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运河水质提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改善运河水环境质量,2012年9月我市成立了运河及城市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及运河清洁水体办公室,同年10月,出台了《杭州市运河清洁水体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会让效果更理想些。”李包相说,“以前,水质基本上是劣五类以下,现在提升到四类和五类之间。不黑了,也不臭了,水质有了较大的改善。”

资金筹措难度也不小。运河综合保护概算总投资几百亿元,仅靠政府投资肯定难以为继。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以“借地生财为主,财政辅助为辅”通过企业退二进三、城中村的改造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三大问题,尤其是“钱从哪里来”,这是许多城市有想法没办法的难中之难。至目前,投入在运河综保上的资金已达170多亿元,这些钱基本是通过市场手段自行筹措的,实现了资金收支平衡,而且不直接花政府一分钱。

征地拆迁是工程建设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运河综保工程在企业搬迁、城中村改造、历史街区改善等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征地拆迁的问题,运河综保委一方面从政策上力求平衡,一方面运用市区联动的平台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尤其是这几年,我们的综保工作越来越纵深化了,也越来越郊区化了。运河沿岸的码头比较多,油库、炼油厂都是高污染的企业,要改造好,必须得拆迁。”李包相说,难度很大,但正在克服中。

“困难总是有的,干什么没困难呢?不过,我们会一步一步地来克难攻艰。”由此,运河综保走出了自己的“杭州模式”。

五大措施并举 勾出未来美景

“未来还将进一步大力推进运河申遗、全面提升运河景观、切实改善运河水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继续实施运河综保等五大举措。”李包相说,未来的运河将会实现历史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与和谐之美的融合。

通过李包相的介绍,我们的脑海可以勾勒出运河杭州段未来的样子——

景观更多更美,有望成为5A级景区。在已经完成的运河综保改造工程中,杭州已经对运河景区的众多景点和旅游配套做了全面大量的工作,并让运河成功评上国家4A级景区称号,而在将来的规划中,杭州段运河会力争评上5A等级,这意味着运河的名声和将来接纳国内外游客的数量继续攀升,为杭州带来更多商机。今后运河边将有更多看点:活态馆二期开放、运河天地灯光秀、城市精品酒店、水陆旅游集散中心、景观带实现全线贯通,让运河沿岸景点延伸、连片,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能更上一层楼。

运河水要变得更清澈。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运河主城区段的水质已经摘掉了劣五类的“帽子”,而今后的运河综保,会在水质上花更多力气,通过实施《杭州市运河清结水体专项行动方案》,将在2015年全面整治运河沿岸排污口,消除污水直排运河的现象,运河市区段水质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体标准。用直观的表述方法,杭州全段的运河水,游泳是不成问题的。

更多更丰富的运河文化。在过去几年中,大量博物馆在运河沿岸的设立开放,众多运河文化书籍的整理撰写,无不在深挖运河文化中有所建树。一条千余年历史的古运河,可以挖掘的人文历史还有很多,能做的工作也相当繁杂。今后的运河综保,会致力于塑造一个具有漕运、商业、景观、民俗、现代等多重特征的江南特色运河大文化品牌,对运河沿岸古建筑遗址的发掘保护,对古运河文献的整理会继续进行。这对凝聚杭州人城市向心力,丰富杭州文化内容,都有着重要意义。

运河沿岸居民的生活会更美好。运河综保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运河沿岸基础建设,包括道路、景观、居住区、生活配套等设施的建设。今后的运河综保,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建设16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10万平方米的配套公建,运河新城、运河江干段和塘栖新城安置房都是建设重点。这意味着为数庞大的杭州老居民,能住上品质更优的住房,享受更多绿地等休憩空间,有更便利的道路交通,能更方便地购物休闲,让生活品质更上层楼。

十年,杭州运河综保的所有目标都在向一个方向努力,实现一个属于人民的世界级的梦想。保护和利用好这条千年运河,让她缔造一个个“丰”字相连的版图,让她成为老百姓家门前的珍宝,让她的过去得到尊重,让她的未来值得期待,让杭州人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感到幸福,让中外游客为中国大运河叫好。大运河缔造了杭州的精神,抒写了美丽杭州的新篇章。有了大运河,杭州泊在江河湖海间,神完气足。

中国大运河申遗

杭州段

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冲刺阶段。此时,关于运河,一些风景需要你来推选,一些故事需要你来告诉我们。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肯定有自己的运河风景。这正是运河作为遗产的意义所在:即使已经存在上千年,她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她有关的历史和文化,是流淌着的,是活的。

“我家门前有条河”

征集你心中的运河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