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发布   >>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决战期
——“我家门前有条河”运河美景大型海选启动 大奖征集运河杭州段最佳景点、景名重奖征集“运河故事”图片、视频短片期待每一位杭州市民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助力
发表日期:2013-06-05
2013-06-05 杭州日报 B1版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
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冲刺阶段。此时,关于运河,一些风景需要你来推选,一些故事需要你来告诉我们。

对于大多数杭州人来说,穿城而过的运河和自己太近了,风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必言说。

他们看到什么样的运河风景?或者是那扇能看见运河的窗子,又或者散步经过的运河岸边的小径;有人会坐着运河上的巴士船上下班,另一些人则爱上了运河边的茶馆、食肆;有时,你甚至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黄昏,堵在桥上,正是心浮气躁的时候,无意间瞟向窗外,一条河流正静静地穿过城市的灯红酒绿——以往这条路也走得多了,却没有留意到古老的运河就在脚下——念及此,心情竟然平复了些。

风景,运河自古就不缺。

“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杭州自然适用。 

一千多年前,隋炀帝修通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到达现在的杭州市北,“又穿钱塘市而入江”,“始废钱塘郡,设杭州”。这是杭州这个名字的由来,从那时起,杭州就与运河连在了一起。

“钱塘自古繁华”,这繁华多半是运河带来的:“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南宋的时候,运河两岸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于是就有了“十里银湖墅”的说法。明朝的时候,运河里从江南开往北京的漕船每年有超过一万艘,其中大多就是从杭州出发的。在明清及民国时期,运河岸边的珠儿潭、米市巷成为杭嘉地区大米的集散地,也就有了仓基上、大浒路的“天下粮仓”。

即使在航运已经逐渐微弱的当下,运河在杭州的生活里仍未老去。“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这段反映杭州运河人家生活的民谣,依然能在今天的运河畔找到共鸣。

从2002年开始的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对运河历史文化进行整理、发掘、保护,重现了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的民风民俗,恢复了数不清的驳岸、码头、船坞、桥梁、民居、仓库。

如今,在运河边漫步,或是坐下来喝杯清茶,又或者逛逛博物馆,目光所及,信手所触,都可能是凝结着一段城市变迁的历史,而这些竟然都存在于当下的日常生活里。

目前,中国大运河申遗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今年七八月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0MOS)专家将对中国大运河申遗点段进行现场考察评估。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是这次考察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首批申遗点段共有11个(包含6个遗产点、5段河道),其数量在全国都位于前列。

运河的风景肯定不止于此——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肯定有自己的运河风景。这正是运河作为遗产的意义所在:即使已经存在上千年,它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它有关的历史和文化,是流淌着的,是活的。 

所以,是时候说出我们心中的运河风景了。

中国大运河申遗

杭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