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发布   >>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新时代杭州青年再写华章
发表日期:2017-11-16
2017-11-14 杭州日报 

奔竞新时代 逐梦弄潮儿

通讯员 陈茜璐 记者 熊艳 文 记者 刘兵斌 摄 张妍 制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当代青年的使命注定神圣,青春注定不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杭州青年已经行动起来了。近期,本报记者走进各行各业,与在杭奋斗的青年面对面,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以AR新闻的形式,展现杭州青年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风貌,并制作系列人物志——《中国强·青年志》。今天刊发的是第一期。

守护运河,让名城杭州的历史文化更自信

青年简介

赵明亮,退役消防员,现为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公司员工。在工作中,赵明亮发现运河沿线古建筑较多,而这些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兼顾消防安全和古建筑保护是一个现实问题。为此,他研发了一套古建筑“互联网+古建筑智慧消防”的创新系统。

“上了年纪的人动了爱情,就如同老房子着火,不可救药。”小说《围城》中的这句话当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016年,赵明亮依依不舍地脱下穿了12年的军装,离开消防部队,来到运河边,开始了新的工作。从那时起,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安全便交托到他的手上,守护运河成为他人生新阶段的重要使命。

“运河沿线有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这3个历史街区,木结构建筑总数有200多幢,其中有不少是百年老建筑。不管是意外还是人为导致火灾,这些建筑一旦失火,蔓延很快,难以控制,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一边说话,赵明亮一边捧着工作日志,在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巷陌间穿行,逐户检查消防安全。

一家饭店的烟雾警报器突然响了。“是不是起火了?”赵明亮一边给监控室打电话,一边向那家饭店跑去。

跑进饭店,监控室的反馈也到了。虚惊一场,原来是饭店的电路不稳,导致警报被误触。“这个报警器很灵敏,稍有情况就会示警,我们还是很安心的。”老板娘说。

建筑内稍有风吹草动,警报即时触发,监控人员也能第一时间反应,“互联网+古建筑智慧消防”究竟是一套怎样的系统?

简单说来,这套系统就是针对古建筑的“消防天敌”,放出“警戒哨”。系统主要分为3个方面:其一,古建筑内都安装了独立烟感器,用于防范明火;其二,历史街区内的民宿、饭店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及时感知燃气泄漏;其三,为防范电气火灾,电路报警器也被安装到了古建筑内。“一旦触发警报,报警信息会同步传到现场工作人员、巡防人员、业主以及消防部门等终端。”赵明亮说,业主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掌握自家房屋的消防安全情况,一旦发生险情,即便业主不在,大数据机器人也会自动向各终端报警,街区消防人员便会立即到场处置。

为什么要设计这套系统?赵明亮说,这与他的消防生涯有着密切关系,“见过太多生离死别,很多画面没法忘记。”成为运河的守护者后,赵明亮的主要工作从以前的灭火变成了防火。“我希望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运河边的古建筑和老百姓。”赵明亮望着不远处的运河,目光异常坚定。

因试运行成功,“互联网+古建筑智慧消防”已经在小河直街、桥西、大兜路历史街区布下了消防“天网”,效果非常好。接下来,这套系统有望在全市的历史建筑中推广。

仅仅防范是不够的,万一发生火灾,还需要一支快速反应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展开扑救。

“运河边的不少建筑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修保护过的,由于都是木结构,发生火灾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快速扑救。”赵明亮指着一片建筑说,“可像小河直街这样的老街,消防车很难开到指定位置,所以,要快速处置火灾,就要发动商户、住户,以及沿街巡逻的街区工作人员。”

为此,运河沿线的历史街区建立了三级消防联防体系,第一级为街区消防专职队,第二级为大型民宿和餐馆,第三级为一般商户和居民。“每5家为一组,学习消防知识,每家每户都配有哨子和灭火器,一旦发现火情,每个人都可以鸣哨示警,然后取出灭火器救火。”赵明亮说,“我们的目标是3分钟内到场扑救初期火灾,延缓火情蔓延,争取扑救时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赵明亮深有感触。他说:“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保护运河出一份力,我觉得非常光荣。”

赵明亮喜欢将运河比作大树,而运河哺育过的每个人都是小叶子。“大树将营养输送给小叶子,小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反哺大树。”他说,“只有这样,大树才能根深叶茂,福泽后代,让子子孙孙都自信、自豪。”


创新古法,为“美女”杭州披上“美丽衣裳”

青年简介

乐乐,致力于草木染研究与推广的博物馆讲解员。她认为,没有文化内涵的技艺是空洞的,不符合现代审美的技艺是不可能广为流传的。因此,她在古法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手工植物染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2004年,乐乐成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那时的她对草木染还一无所知。“每天的工作就是向游客讲解中国古代丝绸及印染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我发现古代的印染技术原来这么厉害。”

后来,乐乐成为一名文物修复者,主要从事丝质文物修复,开始接触印染实际操作。然而,一个无心之举改变了她。

“我永远记得那天早上看到的景象。”

乐乐说,某天早上,她将一锅已经煮过无数次的染料倒进了一个池塘。没多久,池塘里的鱼都翻起了白肚皮。她完全没有想到,含有化工原料的染料在煮过并使用了那么多次之后还有这么强的污染。“古法印染的蓝印花布,因为有板蓝根成分,连婴儿都可以含在嘴里,甚至还有消炎作用。”从那时起,乐乐决定不遗余力地学习并推广手工植物染色文化。

乐乐的案头上,摆满了关于古代印染的书籍。书页上,随处可见她的笔记。

“自古以来,人类从自然界提取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植物,三者又以植物染料居首。”乐乐说,古代使用的植物染料经由媒染、拼色、套染等技术,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古人的染色技艺不比现代工艺差,这是乐乐一直强调的。比如,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详细记录了草木染26种颜色的染色工艺。“比如大红色,就是把红花饼放入乌梅水里煎出颜色,然后用碱水澄清数次,澄清次数越多,色泽就越鲜艳。”乐乐说,“如果想要得到莲红、桃红、银红、水红等颜色,可以通过调整红花饼的分量来控制颜色深浅。”

大量古代印染的知识,乐乐全部融入了一场“青出于蓝·手工艺活态馆染缬技艺主题展”中。月底前,手工艺活态馆里会保留一条布料走廊,走廊上的蓝白布料全是用绞缬、蜡缬、灰缬、夹缬这4种古法染色技术染出来的,每一块布料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场还有亲子体验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体验草木染技艺,在白布上染出自己的专属图案。

“染字为什么这样写?”在展览现场,乐乐和孩子们进行着互动,“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染,首先需要‘水’,其次要用‘木’,也就是植物,而‘九’代表的是多次。”

染色文化从来就不是单独的文化体系,它和不少有趣的典故、诗词有关联。每次讲解,乐乐总能讲出不同的故事。比如,“看朱成碧”的由来。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去世后,她到感业寺出家。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初忙于国事,武则天生怕这位新皇帝忘了她,就写下一首诗,托人送给李治——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讲完故事,乐乐问孩子们,“朱和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色彩,为什么武则天会看错呢?”

有个小女孩笑了:“因为思念,终日以泪洗面,眼睛都看不清了。”没错,这个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李治看诗后很感动,将武则天接回了宫里。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样说。乐乐认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负习总书记嘱托,就从本职工作做起,她要做的,就是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活”起来,“不仅是隔着橱窗参观,更要引导孩子们动手,让他们在动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

“植物染色文化和杭州江南城市的气质非常吻合,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那么植物染色文化就是美女身上的美丽衣裳。”乐乐说,“古代印染技法没有消失,用它印染出来的染制品不比任何国外奢侈品差,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骄傲。”